文化小史:「正月剃头死舅舅」到底是谁说的?
1. 正月剃头死舅舅?竟是谐音梗惹的祸!
  正月都到最后一天了
  你得赶紧了解一件大事,正月剃头死舅舅
  这么吓人,它到底啥意思呢?
  说的是你平平无奇的小秃头上
  长的不是头发,而是你老舅的命根子
  这个说法咋来的?有没有科学道理呢?
  这事儿还得从大清说起
  话说清朝刚入关时,为了平定人心
  顺治皇帝的叔叔——多尔衮,想出了一招:
  给老百姓设计新造型
  只有一个人
  能让所有人心甘情愿低头
  他就是托尼
 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剃发令
  要求汉人十天之内
  必须把头发剃成满人的样子
  留头不留发
  留发不留头
  但每行都有每行的规矩
  当官的不懂服务业
  不知道即便是托尼老师
  也有一条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
  这条底线叫发际线
  于是大家开始起义
  宁亏前列腺,不动发际线!
  皇帝天天换,发型不能乱!
  但在残酷的镇压之下
  汉人只能无奈接受,于是全部剃头
  不过心里仍然思念旧朝,咋办呢?
  想来想去,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约定:
  正月不剃头,一起思旧!
2. 为啥会选在正月呢?
  有种说法是:正月是一年之始
  正月不剃头,意味着一年没剃头
  以此来怀念旧朝
  可这事儿传着传着,味道就变了
  据主流猜测,当时可能是这样的:
  正月不剃头
  一起思旧~
  思旧~
  思旧~
  死舅?
  当时群众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
  他们的字典里压根没有思旧,但是有死舅
  于是这句话变成了:
  正月不剃头,剃头死舅舅
  原来是因为没文化
  整出的谐音梗啊!
  当然也有说,把思旧说成死舅
  是为了掩人耳目
  思旧
  思什么旧?
  大人,我说的是死舅……
  是…是的!他舅刚死…
  毕竟这种事儿在当时
  就算是哪吒来了,头也不够砍的
  好了,今天就到这里
  正月最后一天,没剃头的抓点紧,赶紧……
  转给你舅舅看!
  与此同时,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
  有个叫沉香的孩子,正在发愁…
  娘,我要怎样
  才能打败舅舅,救你出来?
  傻孩子,忘了吗?
  现在还是正月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