昼夜等长的「秋分」,古人到底在「忙」什么?
  对古人来说
  二十四节气不仅与农事有关
  更与衣食住行
  以及对生命的把握
  对自然的思考有关
  它是先人们仔细体味
  一年中每一天的冷暖阴睛
  草木衰荣等变化
  总结的一本「答案之书」
  别眨眼
 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
  体验最原汁原味的「秋分」
  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
  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
  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等长
  太阳达黄经 180° 时为秋分
  于每年公历 9 月 22 - 24 日交节
  秋分曾是传统的「祭月节」,中秋节就是由它而来。秋分之夜,人们会供上香案摆上瓜果和月饼,在香炉里点好香对月跪拜。后来,祭月又逐渐演变成赏月的习俗。
  秋分时节,民间有送秋牛图的习俗。送图者是些善言唱者,说些秋耕吉祥话,每到一家便即景生情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言词虽随口而出,却句句有韵动听,俗称「说秋」。
  百果挂树,万谷归仓,「一年辛勤在于秋,粮不入屋不算收」,每年秋分为农民丰收节,处处铺开秋收画卷,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。
  祭月、送秋牛、庆丰收……秋天是兴高采烈的季节,秋分时节,五谷丰登,万物以丰硕回报古人们一年的辛劳,一切都让人充满喜悦。
  秋分,有着「平分秋色」之意,是从立秋到霜降的一半,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,吃、穿、行应该顺应四时。
1. 衣
  风邪也是秋季养生的一大劲敌,人体受风后,容易伤及肾中阳气,出现头晕头痛、颈项腰背疼痛等问题。
  秋分后,要注意增添衣物,入睡时窗户不能大开,留个缝隙通风即可,实在怕风也可完全关闭;盖好被子,尤其注意背部和腰腹保暖。
2. 食
  中医认为,凉燥最易损伤肺阴,引起津气亏虚。建议秋分时节要坚持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
  饮食上多吃些温润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梨等,多喝水。南瓜富含胡萝卜和碳水化合物,秋天适当多吃,有润肺、化痰等功效。
3. 饮
  深秋来临,气候凉爽干燥,此时人体阳气由「向外开泄」转为「向内收敛」,养生应注重养肺润燥、平补气津,特别四要呵护呼吸道黏膜,比如,来一杯槐菊饮。
  取槐花 5 克、白菊花 5 克、百合 10 克、玉竹 10 克、麦冬 10 克,一起冲泡温服。
  此款茶饮有助宁心神、助睡眠、养肺阴、润肺燥。脾胃虚寒、腹泻腹痛、有肠胃疾病人群最好不喝。
4. 养
  中医学认为,肺应秋,在志为悲 (忧),此时应注重养肺润燥。取肺的背俞穴——肺俞。

  ① 取穴方法
  背部以两侧肩胛冈连线与脊柱的交点为第三胸椎;
  第三胸椎棘突下,与两侧肩胛骨连线中点为 1.5 寸,即肺俞穴所在;
  长年气虚、抵抗力差者,该处可形成条索淤结。
  ② 揉按方法
  以拇指垂直渗透肌肉之间揉按;
  下方有肋骨,忌蛮力,着力点宜在两肋骨间缝隙;
  虚寒者配合艾灸,以持续温和灸为主,可配合艾箱灸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;
  早上揉按效果更好。
  秋季容易使人情绪低落,要保持心态平和,白天可适当晒太阳半小时左右,以此振奋身体,调整心情。
  秋分时节,也非常适合登山,登山远望是放松解压、锻炼身心的不错选择。
  明亮爽朗的秋分
  秋风把烦心琐事荡涤一净
  愿你
  只生欢喜不生愁
  - END -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