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眠冷知识:大家都被「8小时睡眠论」骗了?最佳睡觉时间是多少?
  说起睡眠
  很多人都会认同
  「8 小时睡眠」和「11 点前睡觉」的理论
  但其实这不完全对
  睡多久和几点睡
  都不是能一刀切的问题
  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
1. 8 小时睡眠论从何而来?
  关于「8 小时睡眠理论」的起源
  一个流传最广的说法是
  它诞生于「8 小时工作制」
  19 世纪,工业革命席卷西方
  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背后
  是工人们地狱般的工作时长
  高时长工作让人身心俱疲
  饱受摧残的工人
  开始集体罢工抗议
  喊出了「8 小时劳动」
  「8 个小时休息」的口号
  从此 8 小时睡眠的概念深入人心
  至于这个 8 小时睡眠的结论
  是怎么推算出来的,我们无从得知
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
  比起盲目强调睡够 8 小时
  更重要的是睡够睡眠周期
2. 8 小时睡眠不一定是最好的
  睡眠是个由浅到深的过程
  可以分为非快速动眼睡眠期
  和快速动眼睡眠期
  这 2 个阶段会相互交替
  构成 1 个完整的睡眠周期
  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包括了
  N1、N2、N3 阶段
  N1 入睡期
  易醒
  占睡眠周期 2%-5%
  N2 浅睡期
  睡着后易唤醒
  占睡眠周期 45%-55%
  N3 深睡期
  睡着后难唤醒
  占睡眠周期 15%-25%
  快速动眼期
  产生梦境
  占睡眠周期 25%
 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睡眠周期
  成年人的睡眠周期相对固定
  但仍会有上下浮动的时间差
  8 小时不是标准答案
  成年人每晚有 4-5 个睡眠周期
  每个周期有 90-110 分钟
  如果你每天睡 7 小时
  满足了完整的 4-5 个睡眠周期
  而且起床后感觉精神抖擞
  也是可以的
  而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
  更不必去刻意追求 8 小时睡眠
  这个搞懂了
  那你再说说「11 点前睡」理论
  很多人觉得超过 11 点睡
  就是晚睡熬夜容易伤身
  但这种想法不太对
3. 熬夜伤身的本质不是晚睡
  受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
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睡眠偏好:
  「晨型人」习惯早睡早起
  而「夜型人」喜欢熬夜
  而夜型人通常会因为晚睡
  而被指责不健康
  又在熬夜,难怪年纪轻轻快要秃头了~
  但晚睡并不是熬夜伤身的元凶
  睡不够和睡不规律才是
  让很多熬夜党伤不起的
  不是「晚睡晚起」
  而是「晚睡早起」
  晚起晚睡能保证
  完整的睡眠周期和充足的睡眠时长
  而如果长期晚睡又早起
  睡不够将会引发一些身体问题
  ■ 头疼头晕
  ■ 心脑血管疾病
  ■ 内分泌紊乱
  ■ 神经衰弱
  ■ 皮肤衰老
  而睡不规律带来的杀伤力
  同样很致命
  比如你今天 11 点睡
  隔天又通宵熬夜
  每天作息混乱就容易引起
  体内的昼夜节律紊乱
  而昼夜节律失调
  会对免疫能力产生负面影响
  Science Advances 杂志
  一项动物研究指出
  昼夜节律紊乱让免疫系统失衡
  从而加剧肿瘤的生长速度
  所以如果要熬夜
  至少要保证睡得够
  毕竟「晚起」不是谁都有条件做到的
  学生党就做不到,以后还是早点睡吧~
总的来说
  睡眠是件因人而异的事情
  刻意遵守标准化的答案
  反而容易引起焦虑
  每天睡得饱、睡得规律才是最重要的
  此外,很多同学问
  「不得已上夜班,补觉有没有用?」
  答案是:已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
  长期「黑白颠倒」
  容易扰乱生物钟
  导致免疫功能下降
  影响身心健康
  补觉唯一的作用
  可能就是帮助你
  恢复一些精神和体力
  上夜班时
  建议每半个小时走动一下
  切忌久坐不动
  此外也要注意多点喝水
  有条件的可以抽空小睡半小时
  夜班结束后要及时补觉
  白天补觉的话
  要营造昏暗舒适的入睡氛围
  舒适的温度~拉窗帘,降低亮度~
几条快速入睡贴士
  ① 睡前至少放松半小时
  阅读、轻度伸展运动
  都是不错的选择
  ② 远离电脑、手机等电子设备
  因为它们会刺激大脑
  并使其更难入睡
  ③ 将灯光调暗
  昏暗的环境更容易入好
  ④ 确保卧室温度适宜
  较低的温度比较好
  ⑤ 睡前避免大餐、
  辛辣食物、咖啡因和酒精
  - END -

